在中医用药体系中,牡蛎作为一味常用药材,有生用和煅用之分。生牡蛎与煅牡蛎虽源自同一贝类生物,但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包括炮制方法不同、外观质地不同、功效特点不同等。
1、炮制方法不同:生牡蛎是将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采捕后,去肉、洗净,晒干即得,保持了其天然形态与性质。煅牡蛎则需取净牡蛎,砸成小块,放置在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状态,取出放凉后制成。煅制过程改变了牡蛎原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外观质地不同:生牡蛎外观多呈长片状,背腹缘几近平行,形态常不规则,表面粗糙,带有灰白色、淡紫色或黄褐色的纹理,可见明显的同心鳞片层,边缘呈锯齿状。质地坚硬,难以轻易折断或碾碎,这是其天然贝壳的特性。煅牡蛎经高温煅烧后,颜色变为灰白色或青灰色,表面失去原本的光泽,纹理模糊,部分鳞片脱落。质地变得酥脆,用手即可掰碎,研磨时也更为容易,便于后续制剂和服用;
3、功效特点不同:生牡蛎味咸,性微寒。其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显著。重镇之性强,能有效平抑上亢之肝阳,常用于治疗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对瘰疬痰核、癥瘕痞块等,具有软坚消散作用。煅牡蛎经煅制后,寒性减弱,收敛固涩作用增强,同时具备制酸止痛功效。可用于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带下等滑脱之症,对于胃痛泛酸也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准确掌握这些区别,对合理用药意义重大。临床应用时需遵医嘱依据具体病情准确选择,避免盲目使用。
生牡蛎和煅牡蛎的注意事项
生牡蛎与煅牡蛎在用法用量上有讲究,生牡蛎质地坚硬,入煎剂时宜打碎先煎,以便充分煎出有效成分。二者用量都要严格把控,用量过小难以达到治疗效果,用量过大则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具体用量需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确定。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应慎用牡蛎,生牡蛎性微寒,孕妇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脾胃虚寒者使用后,可能加重脾胃虚寒症状,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煅牡蛎虽寒性减弱,但脾胃虚寒者仍需谨慎使用。使用牡蛎期间,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皮疹等,或原有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