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友小安分享在最数码论坛的文章://piebbs.pconline.com.cn/topic-87396.html 一月份试听是索尼的圈铁耳塞H3,印象还是比较深刻,一句话来简单的评价的话“虽然中低频的衔接似乎不是那么完美,但是H3可以说是索尼自EX 1000以来调音最好听的一条耳塞”。
H3的良好印象让我对同系列的另外两条耳塞H1、H2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索尼去年重点推出的XBA系列动铁耳塞中,有个让人意外的情况是——XBA30 在听感上比旗舰XBA40要均衡和含蓄耐听一些,而XBA10以清亮干脆的声音成为听轻音乐的利器。
这种情况会不会在本年的混合式圈铁耳塞H1、H2中上演呢?于是有了这个对比,可惜的是H3已经归还厂商,不在我手上了,没有加入对比,但是因为上月有写H3的试听文,对于H3的声音特点记忆还是很明晰的,本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索尼XBA-H1/H2耳塞规格对比
价格永远是选择耳塞的重要参考因素,于是当我们没有充裕的预算的时候,总希望以最好的价钱,买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索尼上代动铁耳塞XBA30逆袭XBA40的情况是让我们最为期待的,但是在本文的开始就要遗憾的将H1、H2、H3的对比结果告诉大家——
”次级耳塞逆袭旗舰的情况,并没有在索尼圈铁耳塞上出现,无论是听感还是素质,我试听的结果绝对是H3>H2>H1的标准排序。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些这篇文章呢?是因为我在试听中发现——
索尼H1耳塞和 H2、H3的风格完全不同。H2和H3风格上是一个路子的,而H1不是。
在索尼官网上,对于3款耳塞的声压级与频率特点有一个简单的图谱,来显示三条耳塞的声音特点差异,H1和H2用了同样一张图谱,H3则用了另外一张,如果单独从图中来看,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
“相对于H1和H2,H3有更强的低音,并且在高频上的响应更出色。”这个图传达的意思我觉得没错,三款耳塞的频率响应在参数上也直观的有体现,看上去确实是 H 3在高频的响应要高出一大截,而低频的下潜又更足了。
H1耳塞:5 - 25000 Hz H2耳塞:4 - 25000 Hz H3耳塞:3 - 40000 Hz
无论是从官方产品参数上来看,H1和H2的规格及声音特点都非常接近,而且官方声音特点示意图还是同一张?两条耳机差价有500元,接近于总价的五分之二,难道H1有超高的性价比?
又或是索尼中国用错了示意图?所以找到了索尼H系列混合圈铁耳塞的视频(见上面的视频),视频中H1、H2的示意图谱也很接近,真相是从宣传资料中看不出来的,还是来进行实机的对比。
索尼XBA-H1/H2耳塞外观对比
先从外包装上来看H1和H2,包装风格是一致的,眼神比较好的同学应该看出来了H2的外形似乎要更复杂和更酷一些。
从包装底面来看,显然左边的H2的包装要厚一些,两条耳塞的原产地都是泰国。
在侧面包装上标识出了两个耳塞最主要的一个区别:
H1使用了9mm的动圈单元,H 2使用了13.5mm的动圈单元;而两者搭配的动铁单元应该是一样的全频动铁单元。
内包装第一眼,H 2尺寸看上去比H 1要大很多,外观也要风骚一些,H 2的外观和H3比较像。
H1正面和H2/H3一样,是亮面镀铬的外壳,黑金色,背面有L /R标识的一面则是工程塑料的本色。
H2则整个外壳都是黑金色镀铬,很帅,两个耳塞外壳都很容易沾上指纹。
从内面来看两个耳塞,9mm动圈单元和13mm动圈单元的大小差异还是很明显,H 1的L/R声道标识印刷在外壳内面正中间的位置,这是索尼入耳式耳塞经常印刷的位置,而H 2的声道标识在装饰线条上。
索尼这个骚红色的装饰线条在合适的角度会反射耀眼迷人的光芒,亮下走过你身边人的眼睛,简称“迷走反射“.
侧面,设计风格看比较相识。导线和腔体结合的地方形状不太一样.
两条耳塞腔体的厚度从外面来看基本上是一样的。
线材上,由于两款耳塞的价格定位不同,配置的线材也有所不同:
H1只附送了一条导线没有线控,而H 2附送了两条导线其中一条是带线控的;上图中插头上印刷有SONY 标志的是H 2的两条导线,H 1的导线是右边的这条,没有SONY 的标志。
线材的分线装置质地也有区别,H 2仍然是镀铬的表层,而H 1则是纯粹的塑料,显然H2要更上档次些
另外两者的导线区别还有:H2采用了可更换导线式设计,而H1则是固定导线不可以更换导线。
附送的收纳包是有区别的,左边H2的是一个硬壳布面的收纳包,有拉链打开;右边H 1的包包是软的没有硬质的内衬,而且没拉链,只是在背面开口一个口可以把耳塞塞进去,其实是一个做成方形的布套而已.
两条耳塞均配备了混合式硅胶套(哥伦比亚套)和备受好评的新款惰性泡沫硅胶套。
导管的程度是有区别的,H 2明显更长一些,内直径H1大一些。
这张图中可以在上面的H 2的腔体外壳上上看到一个明显的透音孔,而在H1同样的位置没有这个透音孔,而且我把H1整个仔细看了一遍,都没有找到一个透音孔?显然两者的差异不单是动圈单元尺寸的差异,腔体的设计和调音上实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关于佩戴:
SONY XBA H3会附送一个硅胶耳挂让你将耳塞通过挂耳式佩戴,以此来降低导线摩擦衣服带来的听诊器效应,H1/H2的包装里没有配置硅胶耳挂,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将导线绕在耳朵上以耳挂式的方式来佩戴这两条耳塞 ,在实际佩戴中,由于H1整体尺寸小,导管短,佩戴上似乎更轻松一些。
索尼XBA-H1/H2耳塞听感差异和搭配建议
由于XBAH2有附送线控导线,可能有些人会想使用H2代替手机的耳塞,来看看这两条耳机搭配手机的表现,试了三台比较有代表性的手机,SONY 自家的Z1、iPhone4、以音乐播放著称的ViVoX3:
1、三台手机都能驱动H1、H2,但是Z1和iPhone4驱动H2的声音有点闷和憋屈的感觉,感觉动铁高音的优势没发挥出来。
2、H1、H2在Vivo X3上表现都不错,听感上H1低音强劲,而H2要均衡一些,声音听感通透干净,空间感很明显,声场要比H1大。
第二台设备是索尼的F886音乐播放器,我对H2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期望,F886和XBAH系列几乎同期研发,应该声音上会比较搭:
1、H1在F886上发声正常, H2在F886上的表现要好于在三台手机,低音量也要多一些,空间感很明显,低音的下潜较足,质感不错,撞击力一般,低音层次和细节都不错,有质感低音的味道,但是我怎么感觉F886的声音有些偏妖冶和清瘦呢,似乎渲染味道有点明显。
2、在F886上增加一台耳放,我用的是森韵的耳放,会发现H2三频的厚度都有所增加。
3、我曾经使用F 886直连H3圈铁耳塞,与H2不同的是,似乎H3在F886上的低音要更容易出来一些,低音的量会比H2多一些,这是让人奇怪的现象,应该来说H3比H2动圈单元大,又多了一个HD 高音动铁单元,需求的的推力更大,可能是由于H3的16mm动圈单元比13mm的单元更灵敏。
第三次用到了两台入门级国砖ibasso DX50和FiiO X5:
1、还是先来说H2,在Fiio X5上,低增益模式下,驱动H2发出足够大的声音需要开到约85%,高音延很清脆,中低频偏紧,低音量要要比我们前面试听的设备下潜更明显,弹性和低音细节都比较多,不过比自家的旗舰H3低音的能量和冲击力要少一些。
2、在ibassoDX50低增益模式下,驱动H 2发出足够的音量同样需要80%的音量,低音似乎比Fiio X5多一些,但是我觉得X5的中高频段的声音更干净明亮。
索尼XBA-H1/H2听音总结
首先一定要提示:
A.H2调音上低音并不是很多,我认为比较好的佩戴方式是需要换一幅小1号的耳塞套,尽量塞进耳道,感觉将耳道堵满,才会更多的听到低音的下潜部分和泛音、细节等,否则你听到的H2的低音会偏硬,余音短。
B.不要使用H2的带线控的导线插没有麦克风接脚的3.5mm音频接口,否则在一些设备上你听H2可能会丢失1个声道的声音。
1、整体风格:H1的声音是偏暖声的声音,H2则比较均衡一些,声音的冷暖受你搭配的前端的风格和曲目类型影响。H1是低音偏重的耳机,声场有点小,而且有时候会感觉低音有点封闭式耳机的闷的感觉;而H 2的低音量量并不多,但是低音的质感很明显,下潜深层次丰富,H1应该属于索尼传统的动圈耳机那种突出低音效果调音风格,而H 2则追求听感上的均衡感。
2、H2的低音质感非常不错,中高音也比H1亮一些,而H1则是在中低频比较饱满,低音撞击力强;H2的声场要比H1大,空间感更明显,有通透的感觉,但是H2的声场主要是横向偏小了一些,造成声场不散很开阔的感觉。单从声音素质上H2领先H1还是比较明显,不过有些人比较喜欢低音,尤其不是发烧友的人或许可能认为H1有撞击力的低音听感更够味,更喜欢H1的听感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有些人,H1可能更具性价比。
3、由三频上特点造成听感上的不同,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H1更适合摇滚和、HiHOP这样低音比较多的曲目,H1有非常明显的动圈味。而H2的均衡特点则有较广的适听范围,H2的人声比较贴耳,但是比H1要大和通透,横向声场上短板要更明显一些,H2应该来说是一条风格不夸张的好耳塞,但是在H3和H1夹缝中的调音让它的位置和调音有些顾虑。
4、我认为大部分手机推H2有些吃力, 很容易低音强度出来了,但是高音仍然偏暗的情况,我认为手机不太适合推多单元动铁或混合式圈铁,因为之前试过舒尔535、K3003、也试过国产的AX60,手机多单元耳塞都比较吃推力,我觉得手机不太适合搭配H1和H2,如果你一定要搭,首选H1,H1的低音比较明显听感上更爽一些,演绎流行曲目时,H1相对H2容易出来的低音也更有氛围感。
5、H2是一条内敛含蓄中正的耳塞,如果要提升其高音的亮度和低频的力度,最好加个耳放,但是高频的素质和加了耳放后会造成的细节丢失,所以即使是依靠外援素质上仍然无法匹敌H3,H3高音延展和整体声音的氛围感,空间感、刺激感都要优于H2,所以不要妄想H2比H3好听的超值性价比出现,不过如果你认为H3的低音过多的话,可以来尝试一下H2,H2低音比H 3少,高音也要温和一些,男声和乐声的表现都很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