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
小丑鱼与海葵: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无论是在纪录片中还是水族馆中,我们能看到的小丑鱼绝大多数都在海葵附近行动或是海葵触手之间穿行。
这是因为二者之间拥有 共生关系。
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大家上初中的时候都学过一点,但其实共生关系也分很多种,常见的有这些:
寄生关系(一方有益,另一方有害)、
互利共生关系(双方都有益)、
偏利共生关系(一方有益,另一方无益无害,又叫片利共生)、
偏害共生关系(一方有害,另一方无益无害)、
无关共生关系(双方都无益无害)等。
寄生关系(一方有益,另一方有害)、
互利共生关系(双方都有益)、
偏利共生关系(一方有益,另一方无益无害,又叫片利共生)、
偏害共生关系(一方有害,另一方无益无害)、
无关共生关系(双方都无益无害)等。
而小丑鱼和海葵,就是典型的 互利共生关系。
鞍斑双锯鱼Amphiprion polymnus
具体来说,海葵的触手拥有 刺细胞,对大部分鱼类来说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小丑鱼体表能够分泌出 黏液涂层,可以免受海葵的攻击,所以海葵能够为小丑鱼提供较为安全的活动场所和家园。
不仅如此, 海葵吃剩的食物残渣、身上的寄生生物、坏死的身体组织也可以成为小丑鱼的食物。这些是海葵为小丑鱼提供的便利。
反过来看,小丑鱼可以为海葵清理坏死的组织、食物残渣,还能凭借鲜艳的颜色 吸引其他鱼类前来猎食它们,从而被海葵趁机捕获。
这是典型的“双赢”,属于互利共生,所以小丑鱼对海葵是比较依赖的,可以终生在海葵附近生活。
白背双锯鱼Amphiprion sandaracinos
雌雄同体?对,但没那么简单
在食物方面,小丑鱼除了能够在海葵那里获取之外,还可以进食海水中的 浮游生物和藻类。小丑鱼的繁殖也在海葵附近完成,产卵地点一般选择在海葵周围的平坦表面上,雌性负责产卵,雄性负责将卵受精,并照顾和保护鱼卵。
很多人可能对小丑鱼的性别有所耳闻——它们是 雌雄同体的动物。
但相比起典型的雌雄同体动物来说,小丑鱼的情况更为复杂,并不是简单的“既是雌性又是雄性”,而是可以在二者之间进行 有序转换,生物学术语称之为 “顺序性雌雄同体”。
海葵双锯鱼Amphiprion percula
顺序性雌雄同体,指的是生物个体具有 阶段性的性别,不是“同时是雌性和雄性”,而是刚出生时为固定性别或未分化性别,在 特定刺激下可以转换性别,但一般只会转换一次,并且是不可逆的,不是能够随便乱换,也不是同时存在两种性别。
顺序性雌雄同体有两种不同情况:由雄性个体转换为雌性个体的现象叫“ 雄性先熟”,由雌性个体转换为雄性个体的现象叫“ 雌性先熟”。
小丑鱼就是雄性先熟的顺序性雌雄同体。
棘颊雀鲷Premnas biaculeatus
小丑鱼从卵中孵化出来以后,会 首先发育成雄性,但此时没有繁殖能力,生活在群体中。每个小丑鱼群体只有两条鱼拥有繁殖能力,即处于首要地位的、体型最大的 雌性小丑鱼,和处于次要地位的、体型第二大的 雄性小丑鱼。
也就是说,每个小丑鱼群体中无论有多少个体,都只有首领和它的雄性配偶拥有繁殖后代的能力,其他的小鱼虽然都是雄性,但是 性腺尚未发育成熟,没有繁殖能力,在繁殖期间会帮忙照顾首领产下的鱼卵。
开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
轮流当爹妈
当群体中的雌性首领离开群体或者死亡后, 原本处于次要地位的雄性小丑鱼,会转换为雌性个体,并增大体型,成为群体中新的首领;
而原本群落中体型第三大的小丑鱼(现在是第二大),则会 顶替前任首领配偶的位置,成为群体中新的“二大王”,并且性腺发育成熟,开始拥有繁殖能力。
其他的成员还依然是没有发育成熟的小弟,当新的首领死亡之后,小丑鱼们会再按照体型顺序 依次往前顶,轮流当爹妈,先当爹后当妈,如此循环。
大自然是不是很有趣?
浅色双锯鱼Amphiprion nigripes返回搜狐,查看更多